本篇介绍我本科期间通过志愿北京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与经验总结,包括志愿服务起到的作用、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和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疫情封控期间,线上志愿服务较多,疫情封控解除后北京市委明确要求各地区团委减少线上活动频率,因而经验方面可供参考的内容较少,主要针对一些可能会踩的坑给大家一点建议。
志愿时长的作用
志愿时长起到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评奖评优时的门槛性要求
优秀团员要求:热衷志愿服务工作,已注册成为“志愿北京”的志愿者且有一定志愿服务时长。
优秀团干部要求:热衷志愿公益服务工作且经历丰富,为“志愿北京”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0小时,且积极组织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团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ps. 优秀团干部要求任班级、学院或学校党团相关职务满一年,每年每个班一般只评一个。
入党时的门槛性要求
在入党积极分子推优成为发展对象的环节中,需要志愿时长不少于8小时。
获取本校推免资格时的加分项
我院计算一般类保研的得分时,会参考志愿服务情况,具体规则如下:
参与志愿服务,加分上限为40分,权重为0.05。
志愿服务得分 = 基础分 + 奖励加分
- 基础分 = 志愿时长 * 0.2
- 奖励加分一般情况下用不到,主要包括:
- 参加国家重大志愿项目,加10分
- 在国家重大志愿项目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加10分
综上,在不参与国家重大志愿项目的情况下,志愿时长的加分上限为200小时,最多相当于总分的2分,折算成GPA为0.1。
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材料
志愿时长可以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佐证,出现在各类填报的材料中。
注意事项
- 我院对志愿时长的认定仅以志愿北京平台为准,
不认可其他任何平台及任何形式的志愿时长证明 。 - 目前为止,我院认定志愿时长时,未考虑获取时间问题,即如果你有上大学之前获取的志愿时长,或许可以继续用。
- 志愿北京平台录入了志愿者的身份证号,因而需要注意自己的信息安全问题,进入志愿北京平台个人主页,点击「修改资料」,将「公开展示志愿经历」设为「不公开」,并注意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不要在不受信任的网站、信息收集表中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身份证号。
- 尽量少参与需要转发朋友圈的活动,尤其是非官方组织承办的相关活动,一方面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获取的志愿时长并不稳定,
有被删除的风险 ,且删除后不会有任何有效的补救措施:
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
官方的线上志愿服务
官方的线上志愿服务一般是北京市各地区团委、青年汇组织的活动。
这些官方的基层团组织机构日常组织活动的主题、形式等基本都是按照市团委的要求开展,通过奖励志愿时长的形式吸引青年参与。
此类活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需要通过北京共青团系统报名、签到,可以进入「青春北京」公众号,点击底边栏中的 线上系统
- 北京共青团系统
,进入后,在 我的
- 我的活动
- 青年汇
中可以看到参与这些活动的记录。
疫情期间,北京市团委鼓励各地区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如小巷管家系列、新青年学堂系列、“分小萌”垃圾分类系列等,活动开展较为频繁;
而目前疫情封控解除,北京市团委则开始鼓励各地青年汇以开展线下活动为主:
通过系统参与活动
从「青春北京」公众号中进入北京共青团系统,在首页中点击“青年汇”板块,在“进行中活动”中选择想要参与的活动。
在参与活动之前,可以联系一下图中所示的活动联系人,询问其活动具体信息及是否提供志愿时长。
可以根据报名人数初步判断活动形式:一般报名人数越多的活动,形式越简单;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报满的项目,一般不提供志愿时长。
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个是目前线上活动确实是越来越少,机会可遇不可求,可以几个人一块儿多盯着点,互相拉一下;另一个是有不少社区的青年汇稍微有点排外,举办活动只面向社区成员,并不欢迎社会人士参与,甚至不欢迎社会人士进入他们的群聊,我之前想趁乱拉几个师弟师妹进群,结果被群主怼了。
通过朋友参与活动
一些北京本地的朋友可能与志愿北京**“早有瓜葛”**,他们所在社区的青年汇可能会举办一些提供志愿时长的活动。
可以询问一下你身边的北京人儿,喊他们带你们混进社区通知群,或者在发布活动通知的时候拉你们一手。
通过师哥参与活动
我平时会发一些线上志愿招募的信息,但随着现在总体活动频率的降低,我看到消息后再发朋友圈,你们看到我的朋友圈再来找我的形式已经稍微有点过时,想捡漏的可以一试。
通过志愿北京平台
志愿北京平台提供了查找项目和报名的渠道:
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筛选,在报名之前,建议先联系一下项目的联系人,询问目前项目是否找人、具体的工作,表达想参与活动的意愿:
在选择志愿项目的时候,尽量避免参与公益性的活动、尽量参与官方组织的活动,可以看一下该志愿服务队历史项目中是否出现过时长被删除的事情或项目被举报的事件。
通过学校和学院
学校和学院也会不定期地发布一些志愿服务的招募信息,多为线下,需要时长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比如每学期开学帮忙搬行李之类的。
咱们学院貌似和三间房地区的青年汇有一些合作,之前也在「中传信通」公众号上发布过类似的活动信息:
总结
随着疫情封控的解除,获取志愿时长的途径慢慢减少,需要更多地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的问题。
利用每周末和周中的课余时间,北京各地到处跑,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志愿时长提上来?
可以,但是没必要。
在文章的末尾,本来好像应该升华一下,讲一讲“我们应该拥有一颗热忱的心”之类的话,但考虑到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是同学院的师弟师妹,好像还是实在一点比较好。
本文的最开始我已经给出了我经历过的一些志愿时长相关的门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规划精力的投入和分配问题。
总体上,对于没那么热衷志愿服务的同学来说,我的建议是:8小时保底 + 以官方活动为主,如果有类似冬奥城市志愿者这种大型活动的机会,且你的时间足够充裕,可以考虑参与一下。